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学习 > 行业实操指导

汽车企业境外风险管理探析

来源:-  编辑:注册风险管理师协会

汽车企业.jpg     

        在过去的十几年,自主品牌汽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品牌凝聚力和研发等方面迅速提升,不仅仅实现了国内的销售,还积极寻求突破,走向海外。

  自主品牌在过去的几年间也频现并购案,从吉利并购沃尔沃,到最终失败的双龙汽车并购,都体现了自主品牌扩张的雄心。
  虽然,自主品牌企业日趋成熟,但是纵观企业的扩张路径可知,中国汽车企业成熟度还不够,在扩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类风险,特别是政治、法律、税收、财务等方面的风险。
只有学会面对和管控这些风险,中国汽车企业才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首先,谈一谈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一国政治体制、政策、某些特定组织的存在或某些行为引起的项目可行性和赢利性波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使项目变得不可行或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使投资者彻底失去已经建成的项目。
  政治风险的具体体现一般表现为:
  政策变动风险。东道国政策、法规的不连续,使我国企业境外发展的空间和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俄罗斯近年来不断提高石油和木材的出口关税,导致我国投资俄罗斯木材及加工业的企业遭受损失。许多外国投资者由于修订“外国法人”的定义,原有外国投资者需要调整管理结构尤其是投票权比例,相应地则必须减少持股比例,而这也使得许多中国境外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国家干预风险。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常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中国企业正常的投资商业行为。另一种国家干预风险表现为国内审批监管部门的政策干预或不支持。从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可以看出,国家在下放核准权限、简化核准程序以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的同时,也突出了管理重点,强化了引导服务,并对境外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民族主义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往往偏重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忽略东道国寻求利益代言人,不注重建立本土化的公共关系,很少实施本土化的经营战略。结果,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发展不仅难以真正融入东道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而且由于与当地政府和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很容易引起“排华”情绪,遭遇民族主义风险。
        恐怖主义风险。“9•11”事件以后,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使积极开展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风险。那么,该如何对政治风险进行管理?
        1.应对政治风险进行评估,建立预警系统。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立项的过程中,应当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环境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估。许多国家都设有对外国政治风险进行评估的专业机构。另外,企业也可以与我国政府驻外机构、使领馆、经参机构、驻外商务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特别是在东道国已经设立投资项目的中资企业加强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详细了解东道国的情况。
         2.应加强境外投资保险。境外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将政治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国际上通行的海外投资保险的范围一般限于禁止汇兑险、国有化或征用险、战乱险、营业中断险等四种基本类型,保险额一般在投资额的90%以内。在我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境外投资保险新产品,承保部分政治风险。但我国的境外投资保险将投保人限定为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国法人,而排斥了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国企业投保境外投资政治风险的资格。另外,我国境外投资企业还可以通过国际上的保险机构投保政治风险,如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北美保险公司”、英国的“出口信贷保证部”等。
        3.应注意投资分散化与融资多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经营是防范风险的常用手段。选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分别投资,同样有利于降低政治风险。如果境外投资企业在海外生产布局遵循不同地区子公司高度分工的原则,通过海外子公司的相互协作生产来完成整套工序,则当某一环节的子公司被东道国收归国有,由于东道国无法得到全部工序,该收归行为也毫无价值。除了增加在东道国当地的融资,境外企业还可以向国际银团或多个国家的银行借款,也可大大降低政治风险,因为东道国在采取不利于境外投资企业的行动时,不得不考虑多个国家利益主体的因素。
        4.还应加强与东道国各界的经济利益融洽度。政治风险无法逃避,任何国家的任何项目都要面临政治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治风险无法减少。政治风险的损害与东道国政府的处理方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国企业如能与东道国建立积极的经济利益联系,增加经济融洽度,则政治风险发生时,东道国政府也会对中国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尽量减少因政治风险造成的损失。
        其次,谈一谈法律风险。
        产业链并购法律风险是指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并购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或因法律问题处理不当,从而遭受成本增加、时间延长、并购失败等与预期目标相违背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一般为:
         1.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并购行为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是指并购行为在实体上或程序上不符合东道国调整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种行为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主动违法,即由于企业的过错而违反东道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违法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被动违法,即东道国为了阻止企业的并购行为而制定新法或者启用特别的法律法规(包括程序法),使企业的并购行为违法。
         2.法律问题处理不当。法律风险的另一个体现是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并购中的行为并不违法,但却对某些问题处置不当,如因并购方式选择不当从而使并购时间延长或者成本增加。
         如何对法律风险进行管理,也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1.认真研究当地法律环境。如前所述,产业链并购可能涉及东道国各方面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问题一般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与并购有关的一些其他法律问题诸如知识产权、劳动法、合同管理、公司治理等法律问题却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2.寻求专业支持,实施同步控制。中国企业防范产业链并购法律风险的有效手段是寻求专业支持,实施同步控制。专业机构在产业链并购中相当关键,事关目标公司的诸多指标和细节。从产生产业链并购的意图开始,中国企业就应寻求熟悉并购法律法规的国内外专业机构支持,获得及时、同步的法律服务。
        3.提高企业内部法务处理能力。在产业链并购中,中国企业不仅要注重向外部专业法律机构寻求服务,还必须提高企业内部的法务处理能力。一旦开始产业链并购进程,中国企业应该相应提升内部法律部门的地位和能力,系统全面地管理企业相关法务资源,引进或培养熟悉目标企业所在国法律制度的法务人员。
  总之,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并购时不但要有完善的国内法律的支持,还应该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了解和研究投资经营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克服法律障碍,使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并购能够少走弯路。
        再其次,再谈一谈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
     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的具体体现为:
         1.决策程序风险。根据我国对外投资管理法规,到境外投资需要到商务部门办理境外投资审批手续,然后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外汇来源风险审查手续。所以,在进行产业链并购的决策时,必须考虑相关政策因素,在并购项目启动后,应优先办理这些手续。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到产业链并购企业,执行“先斩后奏”的冒险策略,到并购协议签署后还没有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等到需要用外汇支付并购款时,才想起补办。由于办理用汇审批手续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容易导致协议规定的支付并购款的时间已到而企业却无法从国内调查拨款项的问题。决策程序风险是境内企业进行产业链并购可能遇到的首要风险。
         2.价值评估风险。产业链并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估并购目标价值。对收购方来说,总希望收购目标的价格越低越好,而对出售方来说,则希望并购价格越高越好。最终的成交价格是并购双方相互谈判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如果对并购目标的价值评估出现较大偏差或严重背离,就有可能给并购方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
     对此,为有效地避免风险发生,企业在谋求海外扩张之时,一定要事先在职业化管理、研发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好整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并评估并购重组在经济上及法律上是否可行。
         3.财政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也是产业链并购必须考虑的一项潜在财务风险。在有些海外国家,政府可能出台一些强制财务条款来保护被并购企业员工的权益等。例如,意大利的劳工保护法规规定,并购企业必须按照被并购企业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离职补偿金。如果在并购过程中,不了解这种政策,没有作出相应的财务政策安排,则可能在日后的经营中带来额外的财务负担。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专门出台保护中小企业的政策,例如,波兰的中小企业保护法规就规定,任何设在该国的与其国内中小企业发生交易的跨国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应付账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天。如果要并购一家波兰企业,就必须考虑到这种政策对公司流动资金的影响,否则,并购后就容易因这种政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汇率风险。结算货币的不同和汇率的波动会给并购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例如,国内某企业为了开拓东欧某国的市场销售渠道,以“债务承担式”并购了一家专门经销自己产品、已经资不抵债的销售公司,使其成为其子公司,并以较长的放账周期来销售母公司出口到当地的产品。该公司在当地以本国货币结算,而对国内母公司的进口则采用欧元结算。公司在并购时重点考虑的是市场因素,并没有充分考虑汇率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并购第二年,由于当地货币对欧元大幅度贬值,又因放账周期过长导致对母公司的应付账款余额太大,年底决算时导致子公司发生了巨大的汇兑损失,使得该公司集团连续几年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5.融资风险。产业链并购的融资风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并购企业筹集并购资金的风险;二是指境外被并购企业在当地经营过程中融资成本过高或者根本无法融资的风险。一般来说,已经参与国际并购的国内企业,其并购资金的筹集并不困难,但对于境外被并购企业来说,却面临着在日后的经营中融资渠道通畅和获得低成本融资方式的困难和风险。从目前我国众多境外投资企业的现状来看,都面临境外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偏高等一系列困难。
         6.监管风险。并购境外企业后,必须加强境外企业的财务监管才能保证境外企业资产的安全。目前,企业完成产业链并购后,在财务管理上,都是各自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子,整体上看,产业链并购企业的财务监管并不合理,资产流失严重。有些企业并购境外企业后,派驻了自己的财务人员,但由于对国际财务知识的匮乏,也只能做简单的记账算账工作,起不到监管的作用。
 
专业学习

qrcode_for_gh_b21e4e580d56_258.jpg

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