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学习 > 行业实操指导

提升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与定价能力

  来源:-  责编:注册风险管理师协会

提升中小商业银行.jpg

        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利率管制政策,利率相对稳定,商业银行并没有将利率风险作为主要风险进行管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主要关注于交易类账户的利率风险,而对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并不重视,管理工具和技术也比较落后。然而,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下限;2015年5月,酝酿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当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5倍;2015年6月,《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公布施行,这意味着从1996年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收官阶段,市场普遍预计利率市场化或将于年内完全实现。在利率市场化以后,资金价格将随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随时变化,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会显著提高,利率期限结构也更为复杂,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增多,这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及定价方式、策略等定价能力将是巨大的考验。提升利率风险管理与定价能力将成为中小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一、利率风险管理与定价现状
  国内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与利率定价的认识和能力均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在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普遍比较重视,而对利率风险往往采取比较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在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更关注交易账户利率风险,而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上,尽管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但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率变动情形下或者未来利率走势明朗化情形下对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配置会对净利差、资本充足率产生的影响缺乏系统的分析判断技术与决策机制,资产负债配置被动型较多,主动型较少。
  利率定价能力较弱。在存款利率定价上,中小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跟随定价策略,市场反应滞后。在最近几次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后,中小商业银行往往先处于观望状态,等待大型银行公布挂牌利率后,再调整自身挂牌利率,或者对比相同规模、同一地域的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再参考确定自身利率水平。还有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仍在延续依靠利率定价抢市场、做规模的传统经营思路,采用较高的存款利率,存款定价目标仅是为了稳定和增加存款,利率定价的财务约束意识不够,对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在贷款利率定价上,目前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采用议价制,欠缺定价模型和系统支持,往往是参照市场竞争情况,根据以往经验,对某一客户群设立并保持一定的基准利率加点方式来定价,无法做到根据客户风险、期限、抵押品以及自身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实现逐笔定价。这样使得贷款利率并没有真实反映出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实际定价缺乏科学性且效果并不理想。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落后。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管理组织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为核心,统一制定产品定价政策。同时,建立分级授权体系,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在总行利率授权范围内执行利率定价政策,或者直接以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作为定价依据。而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尚未完全采用FTP定价方法,内部授权制度及相应的利率定价模型应用尚不完善,且缺乏详细统一的定价管理办法。据相关研究报告,当前影响银行定价的因素主要有8个方面,即:客户信用分析、信贷资金监管、利率管理人员培育、成本估算、客户市场定位、信贷数据整合、信息系统优化和宏观政策识别。目前金融市场中,对大型银行定价绩效产生较大支持作用的因素是客户信用评估和宏观政策识别;产生一般作用的因素为利率管理人员培育、成本估算以及信息系统优化;而信贷资金监管、客户市场定位和信贷数据整合,则几乎对银行贷款定价绩效不产生有效作用。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对贷款定价影响因素的把控能力不强,这主要是缘于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大都集中于特定区域,其客户群具有相似的地域性特征且客户数量较少,对客户信用评估时缺乏比较全面的数据基础,评估结果难以有效反映客户在全行业中的客观地位,加之对定价技术、定价方法掌握不够,使得产品定价尤其是贷款产品定价能力较弱。
  缺乏定价模型。大体上,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定价相对成熟。中国工商银行较早开发了RAROC定价模型并已用于贷款业务审批流程的系统控制,系统可根据模型计算对公贷款和个人贷款下限价格,下限价格是定价审批的刚性要求;中国建设银行开发了EVA定价模型,采用标准化定价与综合定价相结合的定价策略;中国银行以成本加成为基础开发贷款定价模型,并纳入信贷审批流程,公司贷款和贸易融资已实现依照定价模型计算出的参考价格对外报价;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以RAROC计算公式为建模基础开发了产品定价管理系统。可以看出,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主要以RAROC、EVA定价模型进行定价,开发RAROC系统定价功能,逐笔计算单笔债项RAROC和客户综合RAROC,并支持设定RAROC倒算贷款目标利率的功能。然而,对于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银行开始开发与使用定价模型,大部分是采用经验型定价或跟随型定价。
        二、提升利率风险管理与定价能力的对策建议
  大力推进“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敏感性缺口管理是将一定时期内到期(比如一年)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负债的差额或缺口作为评估利率风险的依据,并根据未来利率走势来调整配置资产负债结构,从而调整缺口大小甚至改变缺口正负值,达到控制利率风险的目的。正的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下行的风险,因为敏感性资产较敏感性负债多余部分将面临重新定价,而净利差减少的风险。这种情况下,要在不影响流动情形下,减小缺口或降低敏感性资产对敏感性负债比率(利率敏感性比例);负的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因为敏感性负债较敏感性资产多余部分将面临重新定价,而净利差减少的风险。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小缺口或增加利率敏感性比例。而缺口为零,利率变动不会影响净利差。由于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较为简单,所需要的数据容易获取,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将其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一些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会定期公布利率敏感性系数。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借鉴领先银行的做法,加强数据管理,在考虑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利率走势制定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相关策略与限额,把敏感性缺管理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积极推行“久期缺口管理”。久期缺口管理是指银行资产负债存续期内,随着市场利率变动,资产负债中每次现金流距离到期的加权平均期限,反映了现金流的时间价值。
  久期缺口公式可以表示为:
  DGAP=DA-uDC (DGAP为久期缺口,DA为资产久期,u为资产负债率,DC表示负债久期)
  当缺口为正时,DA﹥uDC,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的净值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银行的净值会上升,也就是说银行净值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当DA﹤uDC时,银行净值与市场利率为同方向变动。持续期缺口分析不仅可以用于银行全部资产负债利率风险管理,也可用于单项金融工具利率风险管理。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由于数据库及相关数据模型的建设有一个过程,加之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不易确定,对各期现金流的计算也有一定难度,可将持续期缺口分析作为单项金融工具利率风险管理的手段,尤其应作为对交易类账户、债券业务利率风险管理的手段。
  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现,避险与套利将会不断出现,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在监管法规指引下,根据利率风险管理的需要与自身能力状况研究并开展一些基本的衍生利率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权等。
  完善定价模型,建立定价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国内大型银行已普遍采用定价模型作为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中小商业银行则因数据积累不够,且系统建设、运行成本较大,绝大部分未使用模型定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定价模型及定价标准体系在银行业中显得愈发重要。中小商业银行应当从长远考虑,逐步建立并完善定价模型,建立定价标准体系,做到业务精细化逐笔定价。在存款定价模型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应通过综合计算资产利用的收益率和经营成本率,测算并确定存款定价基准。在贷款定价方面,利用有效定价模型,结合银行所在区域、客户类型,确定贷款利率定价标准,测算不同贷款类别、贷款期限和贷款方式的基准利率,建立完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这将有利于提高中小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准确性,分摊并控制成本,更好地适应银行业理性竞争。在具体定价模型选择上,在积极采用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基础上,可以考虑使用价值管理工具EVA作为定价工具。EVA也就是经济增加值,是银行净利润扣减资本成本后的净值,国内大型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大量使用这一工具,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借鉴并积极推广。规模较大,条件成熟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当考虑使用RAROC作为定价模型,RAROC也就是风险扣除后的资本收益率,即(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当然如果使用RAROC作为定价议价依据,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还需要计算预期损失EL,需要确定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相关指标,这对银行在相关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定价原则是计算结果不得为负数且不低于同类产品平均收益率即可定价(个别策略定价除外)。
  注重定价策略。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中小商业银行在定价方面将会有更强的自主性,可结合银行自身特点,根据客户结构采取分层定价与特色定价策略。分层定价是指按照存款账户金额不同给予不同的利率安排,所存金额越多,利率越高。这一策略在香港银行业被普遍采用,大部分香港银行对定期港币存款设定最低存款额(不同规模银行额度不同),对超出最低存款额部分的金额分层支付利息。总体来说,金额越小分层越细,且利率越低。这一策略使银行能够针对现有定期存款结构制定存款利率,推进差异化的定位和客户选择,降低存款来源的利率敏感度。部分国内银行,如南京银行(601009,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在近几年的存款利率定价中,已逐步开始采用分层定价策略。特色定价是指根据银行面对客户群体的不同特点,设定不同优惠政策,通过优惠或赠予形式,赋予特定客群附加值。实际上也就是在一定的实际价格下,将实际价格拆分为名义价格加优惠(成本)。如成都某银行已开展的存定期赠送超市消费券活动,在该活动实行期间,客户在银行存入一年以上定期存款,每万元可获赠十元消费券。从某种程度上看,此策略也是分层定价的一种,对于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在原有利率基础上,上调0.1个百分点,该银行的实际价格在基准利率的1.3倍以内。这一优惠措施较好考虑了部分特定客群客户的偏好,利用最小成本吸引储户,同时也在储户中获取良好口碑,增强客户粘性。
  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战略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人才支撑能力。定价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其发展战略的体现,在确定了战略定位、战略重点之后,才可以对不同客户、业务实施差别定价。战略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定价缺乏针对性、灵活性。而在实施具体定价时,中小商业银行还必须能够准确进行全面成本核算,不仅包括资金成本、营运成本和税务成本,还包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同时,自主定价还需要科技系统和人才的支撑,无论是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还系统模型建设,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吸纳和培养专业人才将是中小商业银行提高定价能力的重要因素。
  加快业务转型,实施多元化经营。利率市场化要求中小商业银行从单一的业务模式向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变,基本盈利模式将实现从存贷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举,业务发展从资本消耗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变。中小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化,决策传递反馈灵活迅速,信息传递和市场反应速度快,对所在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中小微企业运营模式较为熟悉,有能力和条件做到业务及时快速审批的高效便捷优势。中小商业银行应利用这一优势,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严格控制各项经营成本,全方位满足客户存贷款、结算、汇兑、增值、避险等需求,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
 
专业学习

qrcode_for_gh_b21e4e580d56_258.jpg

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