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学习 > 行业实操指导

只发干货系列之--2015年中国地方政府评级手册(上)

  来源:-  责编:注册风险管理师协会

 

 
目录
 
1.地方政府评分概况 
 
1.1.地方政府评分的意义
 
1.2.指标选取与数据获得
 
1.3.指标构建与权重设定
 
1.4.评分系统的不足
 
2.分地区细评各地方政府 
 
2.1.华东——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
 
2.2.华南——广东省(包括东沙群岛)、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包括南海诸岛)
 
2.3.华北——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2.4.华中——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
 
2.5.东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2.6. 西南——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以及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
 
2.7.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青海、陕西、甘肃三省之地. 
 
3.数据公开,全数据揭露
 
 
1. 地方政府评分概况
 
1.1. 地方政府评分的意义
 
市场上对地方政府的评级研究五花八门,不同地方政府可能由不同评级机构给出评级,不论是在数据的全面性还是方法的可比性上均存在较大问题。过去几年很少有机构对所有城投债对应的地方政府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级打分。这种全样本、可比较的评分对于投资者甄别地方政府实力以及城投债信用资质又非常有必要。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可比性强、覆盖率高的评级系统对地方政府进行统一的评级打分。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获得
 
参考国内外地方政府评级报告,若要全面的对地方政府进行评级,关注的维度无外乎以下几点:政府治理结构、行政级别、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内部质量。考查国内评级时,政府治理结构的因素因为具有一致性,暂不考虑。行政级别越高、经济和财政实力越强、内部质量越好,意味着地方政府违约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结合指标含义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的问题,本报告中选择了以下指标作为评级要素:
 
行政级别: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行政级别直接决定着地方政府可以调动多少资源,衡量国内地方政府最核心的指标之一是行政级别。
 
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财税收入的根本来源和保障,GDP是衡量地方政府经济实力的通用标准。
 
财政实力:财政收入之于政府,就如同收入或现金流之于普通公司,是政府各项支出以及偿债资金的直接来源。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核心指标,相较于基金预算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收入,更为内在和稳定。
 
内部质量:内部质量分为动态和静态,动态质量的衡量标准主要以GDP、财政收入增速为代表;静态质量的衡量标准主要是财政稳定性和平衡性,稳定性是指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例,平衡性是指一般预算收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
 
我们选取行政级别、一般预算收入、GDP、财政稳定性、财政平衡性这5个静态要素作为核心指标同时辅以一般预算收入、GDP增速这两个动态指标以及一般预算收入、GDP 、财政稳定性、财政平衡性的波动性作为平衡指标,相应的评级打分系统通过这11个指标加权得到。
 
本着完整性与可靠性兼备的原则,我们搜集了所选定的指标2011、2012、2013、2014四年的数据,地方政府相关数据搜集主要采用公开可得与合理推测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上述指标大部分都可以在城投债评级报告中获取,因此其作为第一轮数据搜集的主要资料来源。而对于评级报告中未覆盖的指标,我们可以从各地方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预算草案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年鉴》等公开资料搜集整理。
 
 
数据收集结果:从所有公开资料所汇总的数据来看,经济类数据(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完整度最高,几乎为100%;财政收入类数据完整度较好,均超过了80%;但税收类指标完整度相对较低。分行政级别来看,省级完整度最高,为100%;其他行政级别的完整度低于省级;整体呈现出行政级别越低,数据完整度越差的规律,除部分开发区数据缺失较严重外,其他地区数据完整度均在80%以上。总体来看,本次数据搜集工作基本做到了可靠性与完整性兼顾,是分析的可靠基础。
 
数据初步处理:对于部分缺失的数据,我们根据同比增速不变假设和占比不变假设,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对于数据缺失过于严重的地方政府,我们进行了理性舍弃。
 
总的来说,共统计了775个地方政府经济、财政数据,其中省级政府30个,地市级政府282个,区县级政府256个,直辖市辖区政府51个,经济开发区政府156个。所有775个地方政府中,共58个由于数据缺失无法使用,其中2个为区县级政府,8个为直辖市区政府,48个为经济开发区政府。另有95个数据采取了同比增速不变假设以及占比不变假设,其中6个为地市级政府,33个为区县级政府,4个为直辖市区政府,52个为经济开发区政府。
 
1.3. 指标构建与权重设定
 
我们之所以尝试找出过去4年的指标,主要是因为仅凭1年的指标作分析显得过于狭隘,而找时间跨度过长的指标的工作量又骤增。在评级模型中,每个指标我们均通过对2011年至2014年数据进行处理而获得。
 
上文已提及我们的评级模型主要参考5个核心要素指标,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对于这5个核心指标的处理方法。由于静态指标增长率波动率等动态因素我们在非核心指标中有涉及,因此为了更好的反映各政府的实际情况,静态指标全部采用了最新(即2014年)的数据。
 
行政级别:我们将地方政府划分为五个行政级别,分别为省级(省、直辖市)、市级(地级市)、区县(县级市、地级市辖区)、直辖市区、以及开发区5个级别,对应6个不同的分档:1、正部级,主要为省级政府,包括省、直辖市,考虑到直辖市的特殊地位,我们将直辖市的分档设臵为0.5;2、副部级,主要为1994年我国规划的副省级市,包括深圳、厦门、大连等计划单列市及部分省会城市;3、准副省级市,包括除副部级以外的省会城市及唐山、大同、淄博等其他被划入准副省级的城市;4、正厅级,除上述评级外的一般地级市以及直辖市区;5、副厅级,包括百强县以及省直管县;6、正处级,包括地级市辖区和一般县级市。
 
对于直辖市区,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给予单独分类,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均为副部级,其他直辖市区为地级(正厅),直辖市下属县为副地级(副厅)。此外,目前我国开发区的行政级别尚无明确划分,对于开发区的行政级别分档,我们遵循以下原则:若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评级为所属地区级别+1;若为非国家级开发区,视作副处级。
 
经济实力:我们主要以GDP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经济实力的标准,为此我们根据地方政府2014年的GDP规模对各地方政府在群内进行排名,通过设臵阀值的方法,1为最强、5为最弱得到五个分档。
 
财政收入:我们主要以地方政府2014年的平均一般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和GDP一样在各个群体内部对地方政府分为1-5档。
 
收入稳定性:指一般预算收入的稳定性,由于税收收入一般较为稳定,故采用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占比的三年均值,来衡量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的稳定性。该指标越接近1,代表一般预算收入越稳定,和GDP一样在各个群体内部对地方政府分为1-5档。
 
收入平衡性:指一般预算收支的平衡性,由于预算内赤字在所难免,故采用一般预算收入/支出的三年均值,来衡量预算平衡性。该指标越接近1,代表一般预算收支越平衡,和GDP一样在各个群体内部对地方政府分为1-5档。
 
除了核心指标之外,我们还选定了一般预算收入、GDP增速这两个动态指标以及一般预算收入、GDP 、财政稳定性、财政平衡性的波动性作为平衡指标作为辅助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对于地方政府评级的影响没有核心指标那么直观,但仍可作为地方政府评分的补充参考。现简要介绍如下:
 
动态指标:指2011-2014四年的一般预算收入和GDP的平均增长率,该指标越大,显示增长情况越好,同样采用设臵阈值的方法进行了分组。
 
波动性指标:指2011-2014四年的一般预算收入、GDP的增长率的标注差以及收入平衡、收入稳定的标准差,该指标越小,显示地方政府经济、财政状况越稳定,同样采用设臵阈值的方法进行了分组。
 
权重确定:主要采用了结合回归分析以及经济学意义的类似于贝叶斯参数学习的方法确定。最终权重最大的为政府行政级别指标,占比20%左右;5 个核心指标总权重占比超过60%。
 
1.4. 评分系统的不足
 
本评分系统有两个主要的不足之处,第一点是由于数据统计的问题,没有统计每个地方政府现有的负债规模和负债比率并将此纳入评分系统中;第二点是权重的选取上虽然参考了回归模型的系数,但仍不可避免的带有分析师的主观判断。
 
2. 分地区细评各地方政府
 
全国 30 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政府评级普标较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地方政府评级相对较低,中部省份政府处于全国中间水平。
 
接下来分别介绍各地方政府的详细情况。为了介绍全面又不失条理,我们采用了常用的地理分区方式将我国划分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七大分区,然后分别介绍各分区内地方政府的情况。
 
2.1. 华东——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
 
华东地区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由于华东各省、直辖市整体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相比其他几大分区经济实力和地方政府财政实力都较强,因此地方政府整体综合排名相对靠前,其中浙江省在所有省级(包括直辖市及自治区)地方政府排名中排名第一,即使是整个华东地区排名最差的省级地方政府安徽省政府也位于所有省级地方政府(共30个)的中间水平。
 
浙江省
 
浙江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一,其14年全省GDP达到40153.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四,GDP同比增速为6.88%,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始终保持在7%左右,稳定性较好。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浙江省一般预算收入4121.4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五;一般预算支出5159.0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六;税收收入3853.0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六。浙江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保持在93%-94%之间,收入稳定性高且波动很小。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也始终维持在80%左右,说明浙江省预算收支非常平衡且很稳定。
 
总的来看,浙江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前列,得分均为最强的1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也均排在1档或2档,由于GDP和一般预算收入本身绝对值较大,因此在动态增长性指标中排名较后。
 
浙江省内各地市、区县排名也相对较高,本报告统计范围内,浙江省内共有11个市级地方政府,45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5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中,宁波市、杭州市分列地市级地方政府排名第1、第2名,嘉兴市、台州市、金华市、绍兴市、温州市等也排名前30以内。区县级地方政府整体排名也相对靠前,但部分分化严重:绍兴县、诸暨市、海宁县、鄞州区在所有区县级地方政府中排名前三,但淳安县、普陀区、安吉县排名靠后,分别排在第195、207、219名。浙江省内开发区地方政府排名均相对平庸,全部集中在50-100名之间。
 
浙江省近年以来创业热度不断上升,成为了互联网+转型最成功的示范地,阿里巴巴一类的互联网公司的存在带来了浙江省内企业转型的热潮,成为各省学习典范。但是,温州等地的中小企业发展近来出现困难,实业走弱值得注意。
 
浙江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一般以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为支柱产业。例如宁波市以电、气、水生产和供应业为支柱产业;杭州市以先进装备制造、金融业、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绍兴县以纺织业为支柱;而嘉兴市开发区以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精密器械作为支柱产业。
 
 
 
 
 
 
 
江苏省
 
江苏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其14年全省GDP达到65088.3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GDP同比增速为10.02%,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始终保持在10%左右,不论是增速还是稳定性均较好。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江苏省一般预算收入7233.1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一般预算支出8466.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税收收入6006.1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江苏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保持在80%以上且波动较小。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也始终维持在82%-85%之间,说明江苏省预算收支非常平衡且相对稳定。
 
总的来看,江苏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前列,得分均为最强的1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也均排在1档或2档。GDP与一般预算收入绝对数额很大,增长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因此GDP、一般预算收入动态增长性指标分别为3档与4档。
 
江苏省内各地市、区县排名也相对较高,本报告统计范围内,江苏省内共有13个市级地方政府,54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19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排名靠前,其中徐州市、南京市分列地市级地方政府排名第4、第7名,所有市级地方政府排名均在70名以内。区县级地方政府中武进区、崇川区、昆山市、宜兴市、如皋市在所有区县级地方政府中排名前十,最差的亭湖区、丹徒区分别排第149、162名。江苏省内开发区地方政府排名差异较大,最好的江宁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分别排在所有开发区地方政府的第1、第2名,但最差的宜兴陶瓷产业园区排名为第105名。
 
虽然江苏省并没有浙江省那么强的互联网产业基础,但江苏省互联网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同样发展迅速。然而江苏省在创业和创新氛围上仍相对较差,这与外界普遍认为的江苏政府过于强势密不可分。总的来说,江苏省日后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发展动力不容小觑。
 
江苏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一般以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产业。例如徐州市以装备制造和能源产业为支柱产业;南京市以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为支柱产业;常州武进区以纺织、化工、冶金为支柱;而苏州市工业园区以电子信息、器械制造作为支柱产业。
 
上海市
 
上海市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四,其14年全市GDP达到23560.9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二,直辖市中排名第一,GDP同比增速为9.07%,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逐年上升,GDP平均增速在7%左右。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上海市一般预算收入4585.6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四;一般预算支出4923.4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税收收入4192.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三。上海市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保持在91.50%左右,波动较小。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从87%逐年上升至93%,说明上海市预算收支平衡性逐年变强。
 
总的来看,上海市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前列,除GDP外得分均为最强的1档,GDP得分为2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一般预算收入波动、稳定性波动为1档,收入平衡性波动以及GDP波动分别为2档和3档,总的来说波动性较小。但收受到地域面积限制以及绝对数额过大的影响,上海市GDP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较差,GDP、一般预算收入动态增长性指标均为5档。
 
上海市内各辖区排名也很高,本报告统计范围内,上海市内共有9个区级地方政府。且均排在所有区县级政府排名的前40,最差的崇明区排名为第32名,而9个区级地方政府中有4个排在前十,分别为浦东新区、嘉定区、闵行区和杨浦区,排名分别为第1、第2、第4和第9名。
 
上海市伴随着科创建设中心以及自贸区的建设,吸引了大批企业落地,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企业。高科技制造业为上海的支柱产业,因此短期内不会有产业空心化担忧。
 
上海市内排名靠前的地区一般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例如浦东新区以金融业、信息产业、建筑和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杨浦区以知识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
 
山东省
 
山东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六,其14年全省GDP达到59426.6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GDP同比增速为8.67%,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逐年下降,从超过10%下降为8.67%,但绝对增速仍然不低。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山东省一般预算收入5026.7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三;一般预算支出7175.9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三;税收收入3965.4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四。山东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有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75.32%上升至78.89%,说明山东省财政收入质量逐年提高。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也始终维持在70%左右,相较于华东地区其他省市较低,但全国范围内仍是较高水平,山东省财政收支相对均衡且稳定。
 
总的来看,山东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前列,GDP与一般预算收入得分为1档、收入稳定性和收入平稳性指标为2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GDP与收入平衡性波动为1档,一般预算收入和收入稳定性波动为3档。但GDP平均增速与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速相对较差,均为4档。
 
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山东省内共有16个市级地方政府,30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10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较好,全部居于前50%,其中较好的济南市、青岛市分别排在所有地市级地方政府中的第14和第29名;而较差的威海环翠区和聊城市分别排在第131和第138名。区县级地方政府差异较大且总体水平不高,最好的青岛城阳区在所有区县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44,而最差的潍坊寿光市排名第217名。山东省内开发区中,最好的威海市经开区排在所有开发区地方政府的第13名,最差的滨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排名为第78名。
 
山东省由于国企和政府强大带来了经济的强大,但是背后实际的居民财富却很难达到其他几个高GDP省份的水平,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山东省过去的依靠强大国企和传统工业的路线需要改变。不过由于山东省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因此在向创新和高科技行业转型的过程中应该会更有优势。
 
山东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一般以重工业和交运产业为支柱产业。例如济南市以交通装备、冶金钢铁、机械装备产业为支柱产业;青岛市以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为支柱产业;青岛城阳区以高速列车、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纺织服装等为支柱;而威海市经开区以船舶及零部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作为支柱产业。
 
福建省
 
福建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八,其14年全省GDP达到24055.8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一,GDP同比增速为10.55%,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虽然绝对GDP总额不算太高,但增速在所有省级政府中靠前。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福建省一般预算收入3362.3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三;一般预算支出3300.7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三名;税收收入2299.7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九。福建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先降后升,从2011年的83.54%下降至81.09%最终又上升至97.35%,目前福建省财政收入质量非常高。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也始终维持在70%左右,相较于华东地区其他省市较低,但全国范围内仍是较高水平,福建省财政收支相对均衡且稳定。
 
总的来看,福建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分别为2档、3档、1档和2档,核心指标评分较好。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GDP波动为2档,一般预算收入和收入平衡性波动为3档,而收入稳定性波动为5档。GDP平均增速与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速不错,均为2档。
 
本报告统计范围内,福建省内共有10个市级地方政府,13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3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较好,全部居于前50%,其中最好的厦门市排在所有地市级地方政府中的第3名;而较差的南平市和三明市分别排在第119和第134名。区县级地方政府总体较差,最好的福州福清市在所有区县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39,而三明永安市、宁德福安市和宁德福鼎县全部排在200名以外。福建省内开发区也较差,均在90名开外。
 
福建省一直以来以民营企业实力强著称,随着自贸区的推进,福建省在新一轮的东部开发过程中会更加强大。虽然福建省的民企被认为相对短视,但也能说明福建省民营企业能对市场进行更加快速的反映。
 
福建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产业多样化较强。例如厦门市以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作为支柱产业;福州市以水产业、电子信息业、机械工业为支柱产业;福州福清市以电子、塑胶、汽车玻璃等为支柱;而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以海水养殖、海洋运输等作为支柱产业。
 
江西省
 
江西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四,其14年全省GDP为15708.6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八,GDP同比增速为9.56%,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始终维持在10%左右,虽然绝对GDP总额不算太高,但增速在所有省级政府中靠前。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江西省一般预算收入1881.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八;一般预算支出3882.2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七名;税收收入1380.8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六。江西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维持在73%左右。收入平衡性指标也始终逐年上升但绝对数额较低,仅为不到50%,说明江西省财政收支相对失衡。
 
总的来看,江西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为所有省级地方政府的平均水平,分值均为3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GDP波动为1档,收入稳定性波动为2档,而一般预算收入与收入平衡性波动较大,分值分别为4档和5档。GDP平均增速与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速不错,分别为3档和1档。
 
本报告统计范围内,江西省内共有11个市级地方政府,6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6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处于中间水平,除南昌市排名第7外,其他地市政府排名均在70名开外,且大多数在100至200名之间。区县级地方政府总体很差,最好的南昌市南昌县在所有区县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59,而其他地县政府排名都在后50%。江西省内开发区相对不错,排名均在100名以内。
 
江西省与安徽省由于身处中部地区,一直没有收到政策较大重视而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继续推进,江西省、安徽省等中部地区的地理、交通优势会逐渐发挥出来。近几年来,江西、安徽等中部省份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因为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具有更加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江西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产业比较多样,第一、二、三产业全部涉及。例如南昌市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作为支柱产业;赣州市以钨、稀土和氟盐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南昌市南昌县以种植业、生物医药、汽车汽配等为支柱;而赣州市经济开发区以制鞋、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作为支柱产业。
 
安徽省
 
安徽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五,是华北地区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最靠后的,其14年全省GDP为20848.8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四,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逐年下降,由最初的12.49%下降为目前的9.51%,但平均增速仍有10%以上,属于较高水平。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江西省一般预算收入2218.0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五;一般预算支出4664.0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一名;税收收入1692.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二。安徽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维持在75%左右。收入平衡性指标也始终维持在45%左右,说明安徽省财政收支失衡相对严重。
 
总的来看,安徽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为所有省级地方政府的平均水平,除收入稳定性指标为2档外,其余核心指标均为3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除了一般预算收入波动为4档外其余的GDP波动、收入稳定性波动、收入平衡性波动均为3档。GDP平均增速与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速不错,均为2档。
 
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安徽省内共有16个市级地方政府,9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8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最好的合肥市在所有市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15名,而较差的毫州市、淮北市、淮南市则排名200以外,分别为第202、第212、第235名。区县级地方政府总体很差,绝大多数区县级地方政府排名都在200名以外。江西省内开发区中,最好的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12名,而最差的芜湖市鸠江区排名第149名。
 
江西省与安徽省由于身处中部地区,一直没有收到政策较大重视而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继续推进,江西省、安徽省等中部地区的地理、交通优势会逐渐发挥出来。近几年来,江西、安徽等中部省份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因为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具有更加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安徽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以第一、二产业为支柱产业。例如合肥市以汽车、家用电器、化工作为支柱产业;阜阳市以煤电、化工、机械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产业为支柱产业;合肥市肥西县以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为支柱;而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装备制造等作为支柱产业。
 
2.2. 华南——广东省(包括东沙群岛)、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包括南海诸岛)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省(包括东沙群岛)、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包括南海诸岛)。华南地区由于包含香港和澳门特区,因此临近特区的广东省经济实力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非常强,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则分别由于地理位臵和地域面积的问题而与广东省在经济实力和地方政府财政实力上差距较大。广东省在所有省级政府中排名第五,而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则分别排名第十六名和第二十一名。
 
广东省
 
广东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五,其14年全省GDP达到67792.2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一,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呈现上升趋势,从7.25%逐步上升为9.05%。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广东省一般预算收入8060.1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一;一般预算支出9134.3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一;税收收入6505.9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一。广东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保持在80%-83%之间,收入稳定性较高。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逐年上升且大于80%,说明广东省预算收支比较平衡。
 
总的来看,广东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前列,得分均为最强的1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除了收入平衡性指标波动较大外,其余均排在1档或2档,由于GDP和一般预算收入本身绝对值较大,因此在动态增长性指标中排名较后。
 
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广东省内共有17个市级地方政府,1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1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中,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排名靠前,分列地市级地方政府排名第9、第4、第37名,河源市、云浮市排名相对靠后,分别为第157、第166名。唯一的区县级地方政府广州番禺区在所有地市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131名,处于中等水平。而珠海市经济开发区则在所有开发区政府中排名第57名。
 
广东省作为外贸大省,长期以来进出口加工贸易是广东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汇改进程推进、入世红利消失,广东省如何迅速将进出口加工贸易进行升级改造成为广东日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广东省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应该会比较顺畅。
 
广东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以高科技产业、轻工和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例如深圳市以电子、金融、外贸作为支柱产业;东莞市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广州市番禺区以金银加工、旅游业为支柱;而珠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作为支柱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由于地理位臵距离香港较远以及华南地区发展重心在广东省,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较后,为第二十一名。其14年全省GDP为14673.0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九,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逐年下降,从11.21%逐步下降为9.01%,虽然增速放缓,但是平均增速仍然处于10%以上的较高水平。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一般预算收入1422.1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二名;一般预算支出3455.4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九名;税收收入977.8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三名。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保持在65%-69%之间,收入稳定性较差。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相对较低,在40%左右波动,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收支平衡性较差。
 
总的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后半部分,得分均为4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收入平衡性指标以及一般预算收入波动较大,均为4档,而GDP以及收入稳定性波动均为2档,由于GDP和一般预算收入本身绝对水平处于省级中部,因此在动态增长指标均为3档。
 
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共有11个市级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排名相对靠后,除了南宁市在所有市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28外,其余10个市级政府均排名在后50%,其中7个排名在左右市级地方政府中排200名以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增长稳定,同时与东盟合作带来的外贸增长是一个亮点。广西作为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未来外贸或成为广西新的增长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排名靠前的地市以第一、二产业为支柱产业。例如南宁市以农业、制糖、纺织作为支柱产业;柳州市以汽车、机械、冶金作为支柱产业。
 
海南省
 
海南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六名,其14年全省GDP为3500.7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二十八,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较高,始终维持在10%以上。财政实力方面,收地域面积以及人口限制,2014年海南省一般预算收入552.3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八;一般预算支出1094.2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九;税收收入480.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八。但海南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保持在85%左右,收入稳定性较高。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逐年上升,说明海南省预算收支逐年改善。总的来看,海南省虽然GDP、一般预算收入相对较少,得分为最低的5档,但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2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中上水平,得分分别为1档和3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除了收入平衡性指标波动较大外,其余为1至3档,虽然GDP和一般预算收入本身绝对水平较低,但动态增长性指标中排名靠前,均为2档。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并无除海南省省级政府外的市级、地县级以及开发区级地方政府城投债。海南省过去一直以旅游业和食品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旅游消费为海南省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过去几年海南省在医药、投资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看点。
 
2.3. 华北——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华北地区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鉴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划归到东北地区,但整体来说内蒙古大部分区域归于华北地区,因此在东北地区统计中不再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华北地区整体分化较大,北京市以及天津市两个直辖市排名较高,而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排名较低。
 
河北省
 
河北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一,其14年全省GDP达到29421.2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六,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始逐年下降且下滑严重,虽然绝对GDP总额尚可,但平均增速仅6%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下水平。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河北省一般预算收入2446.6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一;一般预算支出4638.1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二名;税收收入1865.1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一。河北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维持在76%左右,目前河北省财政收入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上水平。然而,收入平衡性指标虽逐年上升但也仅在50%左右,河北省财政收支平衡性相对较弱。总的来看,河北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分别为1档、2档、2档和2档,核心指标评分较好。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GDP与一般预算收入波动为4档,收入平衡性波动为3档,而收入稳定性波动为2档。GDP平均增速与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速较差,分别为5档和4档。
 
本报告统计范围内,河北省内共有6个市级地方政府,5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3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处于中间水平,其中最好的石家庄市排在所有地市级地方政府中的第41名;而较差的邢台市和张家口市分别排在第111和第138名。区县级地方政府总体较差,最好的邯郸武安市在所有区县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137,而唐山曹妃甸区、唐山丰南区和张家口宣化区全部排在200名以外。河北省内开发区尚可,廊坊市经济开发区排名最高,在所有开发区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30名。河北与山西两省紧靠京城,以资源丰富著称。长期以来以粗放式的工业为支柱产业,也符合资源大省的统一作风。但在经济转型、注重环保的大背景下,粗放的支柱产业难以为继。在新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河北、山西两省可能是最痛苦和艰难的。河北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以重工业为支柱产业。例如石家庄市以纺织、制药等作为支柱产业;唐山市以钢铁、采矿、机械制造作为支柱产业;唐山市迁安市以采选业、钢铁为支柱;而廊坊市经开区以机电、轻纺、生物工程与医药等作为支柱产业。
 
山西省
 
山西省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三十,其14年全省GDP为12759.4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四,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逐年下降且下滑严重,14年GDP增速仅为1.25%,为全国范围内最低水平。
 
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山西省一般预算收入1820.1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一般预算支出3096.3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四名;税收收入1133.8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一。山西省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逐年下降,由11年的71.93%下降为14年的62.29%;收入平衡性指标逐年上升但,山西省财政收支平衡性逐年改善。总的来看,山西省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分别为4档、5档、5档和2档,核心指标评分较差。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GDP、一般预算收入与收入平衡性波动均为最差的5档,收入稳定性波动为4档。GDP平均增速与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速较差,分别为5档和3档。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山西省内共有8个市级地方政府,1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1个开发区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处于中间偏下水平,最好的太原市排在所有地市级地方政府中的第50名;而较差的晋中市、忻州市、临汾市和长治市均在200名开外。临汾市尧都区地方政府在所有区县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241名。太原经济开发区排名在所有开发区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62名。山西省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以能源化工为支柱产业。例如石太原市以煤炭、钢铁、炼焦和电力大同市以煤炭、电力作为支柱产业;临汾市尧都区以煤炭、钢铁、焦化等为支柱;而太原市经开区以新材料、IT等作为支柱产业。
 
北京市
 
北京市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三,其14年全市GDP为21330.8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三,直辖市中排名第二,GDP同比增速为9.39%,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维持在9%以上。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北京市一般预算收入4027.2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六;一般预算支出4510.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三;税收收入3944.7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五。除2013年外,北京市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保持在94%以上,但2013年稳定性指标仅为75%,整体波动较大。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总体水平很高但波动较大。总的来看,北京市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前列,除GDP外得分均为最强的1档,GDP得分为3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GDP、一般预算收入波动为1档,收入稳定性和收入平衡性波动分别为2档和4档,总的来说波动性较小。但收受到地域面积限制以及绝对数额过大的影响,北京市GDP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较差,GDP、一般预算收入动态增长性指标分别为5档和4档。
 
北京市内各辖区排名也很高,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北京市内共有9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1个开发区级地方政府。除了密云县以外,所有北京市的区县地方政府且均排在所有区县级政府排名的前40,最差的崇明区排名为第36名,最好的西城区、海淀区分别排名第5、第6名。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所有开发区级地方政府中也排名靠前,为第7名。北京市无论是新三板还是创业板公司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创业之都,创新能力全国居前。GDP中第三产业占据绝对多数比重,服务业是其支柱产业,是全国最符合新经济结构要求的城市。北京市内排名靠前的辖区以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例如北京市西城区以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作为支柱产业;北京市海淀区以软件与信息服务、新闻出版等作为支柱产业。
 
天津市
 
天津市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九,其14年全市GDP为15722.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七,直辖市中排名第三,GDP同比增速为9.41%,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虽持续下降,但平均增速在11%以上。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天津市一般预算收入2390.0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二;一般预算支出2885.0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二十六;税收收入1486.6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四。天津市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始终维持在62%至70%,收入质量较差。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始终在82%左右,财政收支平衡情况较好。
 
天津市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得分分别为4档、2档、5档和1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和收入平衡性波动分别为4档、2档、3档和1档。天津市GDP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很好,GDP、一般预算收入动态增长性指标分别为2档和1档。天津市内各辖区排名也很高,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天津市内共有9个区县级地方政府以及2个开发区级地方政府。所有天津市的区县地方政府且均排在所有区县级政府排名的前50,最差的蓟县排名为第44名,最好的滨海新区排名第3名。而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天津市天津港保税区在所有开发区级地方政府中也排名靠前,分别为第11、第20名。过去几年,天津一直依赖固定投资和重化工产业,而相对弱化了其作为最早通商港口的服务功能。不过天津市政府出了名的敢于实践和尝试,且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优化的趋势。相信可以把握好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配臵好二、三产业的发展比例。天津市内排名靠前的辖区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产业。例如天津市滨海新区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作为支柱产业;天津市武清区以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等作为支柱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级自治区且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地方政府中排名较后,为第二十三名。其14年全省GDP为17769.5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五,2011年至2014年四年间GDP增速逐年下降,从10.59%逐步下降为5.57%。财政实力方面,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一般预算收入1843.2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九名;一般预算支出3884.2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六名;税收收入1250.6亿元,在所有省级地方政府中排名第十九名。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至2014年收入稳定性指标略有波动,平均在68%左右。此外,收入平衡性指标相对较低,在46%左右波动,说明内蒙古自治区预算收支平衡性较差。总的来看,内蒙古自治区GDP、一般预算收入、收入稳定性、收入平衡性4个核心指标均排在省级地方政府后半部分,得分分别为3档、4档、5档和3档。辅助的波动性指标中GDP以及收入稳定性波动较大,均为5档,而一般预算收入以及收入平衡性波动分别为3档和5档;GDP与一般预算收入动态增长指标分别为5档和4档,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内蒙古自治区内共有12个市级地方政府、8个区县级地方政府和1个开发区级地方政府。市级地方政府整体排名相对靠后,其中6个排名在左右市级地方政府中排200名以后。而区县级地方政府排名全部在后50%,最好的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也仅仅排名第162名。唯一的开发区包头市稀土开发区政府在所有开发区级政府中排名第73名。内蒙古自治区内排名靠前的地市、区县和开发区产业结构比较丰富。例如呼和浩特市以羊绒产业、云计算作为支柱产业;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以工业(煤炭、石油加工、炼焦业、电力)等作为支柱产业;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以稀土新材料及其应用、新能源。
专业学习

qrcode_for_gh_b21e4e580d56_258.jpg

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